当前位置: 信鸽 >> 信鸽生活环境 >> 屠龙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滴滴的出现究竟是
滴滴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很像一个段子,“从前有个人,他养了只信鸽。信鸽死了,他悲痛不已,说不能把它土葬,得火葬,然后把骨灰撒在风中。谁知那鸽子越烤越香,于是他买了瓶啤酒……”无论滴滴最开始的初心是什么,是不是程维所说的,让天下没有难打的车,屠龙者最终还是变成了恶龙。
作为网约车市场的NO.1,滴滴的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秀的地方,网络上有很多滴滴的发展史,和UBER的烧钱大战,如今读来依然觉得波澜壮阔,但是当滴滴变成行业第一,变成垄断者之后,滴滴似乎有些变味了。
从乘客角度来说,最开始大家对于滴滴应该都是持接受欢迎的态度的,毕竟那时候打车确实不容易,还经常遇到拒载、加钱等情况,于是滴滴就像一个屠龙的勇士,想要重新改写出租车市场的规则。的确,有一段时间内,滴滴打车的确是比出租车便宜很多,而且滴滴司机态度好,服务佳,不敢拒载,更不敢加价,因为顾客的一条差评就能让他们焦头烂额。很多人都说,有了滴滴,谁还去打出租车啊?
但是等到滴滴成为市占率第一名的网约车企业,滴滴正在悄悄地把旗下司机分为“快车”“优享”“礼橙专车”“出租车”等等不同种类,不同类别其里程价格也会不同,你发现打滴滴现在不一定会比出租车便宜,甚至在有些地区还要更贵。很多人表示理解,毕竟不能永远烧钱补贴,回归理性的市场价格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滴滴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滴滴创始人及董事长程维在内部信中表示,至年,滴滴从未盈利,六年累计亏损亿元人民币。取得垄断地位以后,滴滴的涨价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滴滴的市场份额超过了70%,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滴滴出行了,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惯用手段,先补贴烧钱,跑马圈地,等到取得垄断之后再提价,屡试不爽。于是,滴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带动了整个网约车平台的涨价。
如果说从乘客的角度来说,滴滴出行的确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即使涨价也可以理解的话,滴滴司机对于滴滴的抱怨就有些刺耳了。原本滴滴平台的抽成比例是20%,还会有高额的补贴,而现在滴滴的抽佣比例已经高达30%,滴滴司机成为了被压榨得最狠的群体,拿着2元每公里左右的单价,扣除平台抽成、买车成本、保养、保险、油费等等开支,只有每天跑10个小时以上,才能保证一定的收入。而且乘客实际支付多少费用,滴滴司机根本不清楚,正是由于这种不透明性让滴滴平台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抽成。他们成为了工具人中的工具人。
此外,滴滴对于司机的处罚过于严苛,而缺少对乘客的规范制约,例如司机接到订单后只要乘客取消了订单不管任何理由就算司机的责任,例如司机的申诉机制根本不健全,导致醉酒乘客、带宠物的、恶意投诉、超载、车上吸烟、弄脏车厢、打滴滴搬家的情况屡见不鲜,司机敢怒不敢言。
并且,滴滴为了保证运力,和各地的租赁公司合作,租赁公司以高薪、低首付、以租代购等形式吸引大批司机入驻,让滴滴司机以比市面上高得多的价格购买网约车,然而虽然是滴滴司机付首付、还贷,网约车的所有权却属于租赁公司。而这些司机就相当于派遣员工,一旦出事,租赁公司承担责任,和滴滴无关。
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空姐遇害案、乐清凶杀案等等,滴滴司机的准入门槛低、淘汰机制不健全,导致了这些惨剧的发生。滴滴在扩张的过程中,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提高监管的力度,加强乘客的安全保障放在首位,这些惨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滴滴打车确实曾经一度给了我们出租车的完美替代方式的错觉,低廉的价格、高素质的司机、私家车的享受、随叫随到、偏僻地区也能打车等等一系列的优点集于一身,就这样滴滴从默默无名到如今的行业霸主。但是滴滴走到今天,各种在发展时期的小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我们打车更贵了,司机们每天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滴滴平台不出司机也不出车,车是司机的,车的事故、保险、罚款、风险都是司机的,抽成30%,却亏损了个亿,那么钱究竟被谁挣去了呢?
烧钱补贴、兼并扩张、形成垄断、涨价收割,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资本的惯用套路,但是在狂奔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司机,乘客,平台三者利益,并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滴滴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屠龙少年不应变成恶龙,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或许我们只能去期待下一个屠龙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