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

熟悉的运动和陌生的运动信鸽训

发布时间:2023/3/4 14:50:11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沉岭山人——中国信鸽信息网

熟知并非真知。

知其然,应知其所以然。

曾几何时,常州高家(绛)的短、中、长(或公里、公里当训练,之后鸽子直上千公里以上长距离赛)三级跳训赛法风靡全国,甚至被许多养鸽人奉为长赛圭臬(准则和法度)。追捧者们以此为证:鸽子好什么都好,好鸽子有天生能力,可以大跨度跳站训飞,无须多训。可是,他们忽视和回避了一个事实:三级跳训赛法之下以及那个年代,谁人见过抑或想像过鸽子千公里当天归。

大师李梅龄有异于“三级跳法”,《李氏鸽经》记录:

“跳站训飞是‘残忍的’。”

“李梅龄对家飞训练也极为严格,他要求赛鸽每天训飞两小时以上。他的2个鸽棚各有一位清洁工,鸽子清晨放出去后,清洁工就爬上屋顶,摇动手里的竹竿。竹竿上扎一个鸡毛掸帚,驱赶鸽子,使其不停地飞,而不让它们落地。有时他还亲自上屋顶,从不懈怠。”

而于外训,又特别重视基础性的近距离训放:“他对赛鸽的四周训飞,坚持循序渐进……训飞时从南翔(15千米)开始,到安亭(25千米)、嘉定(40千米)、陆家浜、昆山等。每站从10―20千米,逐步递增。2月龄的幼鸽要训放到南京(千米)。”

小技巧:“他装鸽子放飞的笼子,不高于‘一虎口’(约15厘米),鸽子在笼子不容易打架。”

有了这些操作,李梅龄的号鸽,才会在年6月9日天津→上海公里的比赛中,有上午五时放出翌日归的上佳表现。

可见,即便在长程赛一花独放的年代,李梅龄也早已做着今日看似短平快赛才做的强训的事情,可谓先知先觉。也可知,他当之无愧为中国现代鸽坛开宗立派的大宗师,不仅仅因为拥有和善于锻造好“剑”,也因为他早已在“养、种、配、训、态、赛”中摸索形成了系统性的“李氏剑法”,因而鹤立鸡群。

重温这段历史,反映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许多“鸟的传人”,习惯了形而上学——传鸟不传神,重鸟不重“经”,忽视精神、精髓和师门心法,背离甚至歪曲事实,例如自称李氏的“传人”,却视常识和师训而不见,把体育竞赛必备要件的强化训练斥为十恶不赦的“罪行”和“鸽质下降的背后黑手”,歪理正说。又如詹森兄弟,他们尤其注重杂交,却让人“被原理”成回交大师,比揭示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孟德尔和摩尔根还伟大,“被”发现了“原理”。

把经验和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方为真知,并形成正确的养鸽三观,坚守信念和心法,避免摇摆不定失去法度,乃至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关于信鸽训练,众所周知三步曲:家飞、强制家飞、外训。

什么道理?——使生理机能和神经系统的状态符合竞赛要求:

1、熟悉自家环境、附近地形和形成俗称“巢态”的行为习惯,造就“熟练工”。

(浅显,略)

2、训放是赛鸽进入比赛状态的“刚需”和必然过程。

一来,竞赛状态对赛鸽的表现和最终结果有决定性作用,状态的获得,训放是刚性需求。

二来,赛鸽做为运动员,也有进入状态或快或慢的“快热”和“慢热”状况,以及“上状态”“跌状态”的高低起伏现象,都需通过针对性的训放加以调节和控制。

例如,地方赛获奖系鸽子送公棚比赛表现不佳,附加赛才见进奖,人们不得不考虑“快热”和“慢热”因素。选送少训即能进入竞技状态的快热类型鸽子参加公棚赛,有人总结叫“本能飞”。

3、使爆发力和耐久力最大化。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说,鸽子是飞禽,它能飞,但不善飞,不善飞的特征是不耐飞。大雁、燕子可以长时间留空,甚至日夜兼程,鸽子却不能,尤其高速飞行。在生理形态上,和大雁、燕子一类飞禽相比也有不小差异,鸽子有更大的体重和肉量比,适合较短时间内的爆发性飞行,而不利于长时间的留空飞翔。现实情况也表明,不经强化训练,而在自然状况下,鸽子体能难以满足比赛竞技对其爆发力和耐久力的高强度要求。

4、把“陌生的运动”变为“熟悉的运动”,是爆发力和耐久力达至最大化的基本法式。

一个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人,骑车是他“熟悉的运动”;一个长年驾车出门的人,骑车是他“陌生的运动”,稍长时间的骑行,后果很快便显现:肌肉酸痛无力,落地后短时间内无法行走,活动结束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想想习惯晨运慢跑的人改为竞走,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熟悉的运动和陌生的运动。

家飞、包括强制家飞,属于基础性训练,鸽子进行的是舒适省力、轻松愉悦的“熟悉的运动”。

外训,尤其有一定距离时,鸽子的飞行姿态发生了变化,斑鸠似的每一次扑翅都会猛然加力,你追我赶中自适应地使飞行效率最大化,从而出现了“陌生的运动”,肌肉运动和各个器官的适配都呈现出“形”和“质”的变化。当人们让鸽子经常性和长时间外训,“陌生的运动”便逐步变成“熟悉的运动”,形成神经和肌肉记忆,各种器官也随之适应需求,为爆发力和耐久力的最大化打下基础。

实践中,强化训练不但是短平快和多关赛致胜,也是千公里赛鸽隔天乃至当天归的基础,缺少这种训练,鸽子难以“按时必归”,是悲壮的“不死必归”留下万般遗憾和煽情题材的主要原因。

“一理通,百理明”。人类运动生理学如此解释:

挥汗如雨的运动过后,很多人都有过特别“酸爽”的体验——全身肌肉酸痛,肌力减弱。于是,第二天的运动计划便不得不搁置下来。

对于这样的现象,历来的解释都是“乳酸堆积”惹的祸。

但事实并非如此(重点):

正常情况下,运动产生的乳酸能够被自然代谢。当运动量过大,运动强度超出临界值时,才会出现血液中乳酸堆积问题。但是,即便如此,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会在运动后1―2小时恢复至正常状态。

所以,真正让我们如此“酸爽”的原因,其实是“延迟性肌肉酸痛”。

出现的原因:

1、进行了“陌生”的运动。

2、过度的运动。

存在时间(尤其初次发生):

12小时酸痛逐渐增强,

24―72小时疼痛最剧烈,

之后逐渐缓解,大约持续5―7天。

对信鸽活动的启示(小结):

强制和适度训练从不矛盾。

开展循序渐进、符合赛鸽阶段性状态和长期的规律性外训,可使飞行姿态、肌肉和器官由“陌生的运动”逐步适配成“熟悉的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现象可被延缓和减轻至最小值,爆发力和持久力达在最大值,运动机能和状态达标的同时,飞行效果发挥至最佳值。

当然,应该科学地劳逸结合,不能忽视必要的休息、营养配给和生理必需物质的补充,以及有助机体和状态恢复的辅助性物理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3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