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鸽 >> 信鸽的种类 >>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啥要第一时间击毙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战争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场中国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战后几十年国内依旧流传着抗日英雄事迹。众所周知,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很多战斗经验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消灭军鸽战术。
大家对于鸽子的印象不外乎有两个,一个是现代和平的象征,一个是古代书信传输的“工具”。鸽子会成为和平的象征主要是因为当年毕加索为纪念世界和平大会作了一幅画,画上有一支衔着橄榄枝在飞的鸽子,至于作为书信传输工具,是因为古时信息传输方式落后,再加上交通运输网不完善,因此只能通过动物来加快书信传输的效率。不过相信不少人都不知道,正是这个象征和平的鸽子,在抗日战争时期,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到的不止有文化和风俗,还有一些基本农牧业培育方式,比如信鸽的养殖。彼时中国就已经有了信鸽传信的传统,因此这种方式被传到日本后,不仅用来传输商业信息,以帮助商人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还在之后被用到了战场上,用以传输战场信息。公元年,日本军队第一座鸽舍成功建立,日本开始有了系统化的军鸽培育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也将军鸽投送到了战场上。起初中日双方对于信息的拦截还仅限于电报、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全然没有注意到天上飞的鸽子竟也是敌人,以至于中国错失了很多重要战场信息,还被间谍泄露了不少机密,造成我方损失惨重,付出了不少血的代价。
后来我方发现了军鸽的作用后,就开始组建专门的除鸽队了,若是军人发现了军鸽,就需要第一时间将其击毙,否则会按军规处置。
不过日本培养的军鸽实在太多了。战争开始之前,日军就已经拥有陆军军鸽数量达1.3万只,后来其国家还征集了不少民用鸽做军事训练,数量极为庞大,而且传信能力也极强。
除此之外,日军还在中国各处建立鸽舍,以便于对信鸽进行训练和培养,其中光是在南京设立的鸽舍,信鸽数量就在三千只左右,就算有当地百姓帮助一起打击日本军鸽,但是依旧阻止不了信息外泄。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除鸽队队长华荣龙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投毒。通过伪装混迹进日军部队,趁敌方不注意往军鸽的食用水中投入毒药,最后果然成功毒死大半军鸽,为我军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