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鸽 >> 信鸽的天敌 >> 经验筛选优秀的种赛鸽2
(承接上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种原因是“隔代遗传”的规律在起作用。打一个人的比喻:外姐父长有6指,这种现象是能遗传的。儿子女儿都没有,儿子的儿子也没有,女儿的儿子却又出现长6指的。鸽子也一样,我培育的一羽96号雄,它的子代在云南只能飞公里(只放过2羽),而支援本地和外地鸽友的鸽子(96号雄的子l代)出的儿鸽,却连连在好几个城市飞千公里归巢,而且名次都在前10名。说明这羽(96号)雄鸽是属于隔代遗传的类型。
第二种原因是支援出去的子1代与其它的配偶重新组合起来的新基因夺取了杂交的优势。像这样产生的优秀赛鸽,尽管由于杂交产生的在遗传上的不稳定,用它作种,情况不会太好(包括不太“顺利”),但它毕竟已是一羽获得过成绩的优秀鸽子。
第三种原因是原鸽主的“养功”欠佳。一般的养鸽“大户”,由于关系多而广,有引种的优势,能弄到不少优良的鸽子,再加上这对出几只,那对出几只,种鸽加飞鸽一两百羽。这样一来,鸽棚卫生、饮水卫生,饲料营养等只要有一个方面跟不上,就会造成鸽子的疾病产生和蔓延,造成鸽子的身体欠佳,这如何会飞得好呢?仅以“钙”质为例,如果鸽子身上缺钙,就会产软蛋、脚软弱无力支撑身体甚至瘫痪,鸽子不能久飞耐飞,出的小鸽不是“僵”掉就是发育不良,羽毛长成畸形,只有羽尖处成“羽”状,其余只见一根杆杆,“羽”被一圈角质膜套住等等几种疾病。
现实当中也常常碰到这种现象:某养鸽人突然放回来了一羽优秀的赛鸽,自认为筛选到了一路非常优秀的鸽种了,于是赶二连三地孵化一大批儿鸽出来,后年大后年一放飞,结果从一开站就掉鸽子,而且站站都掉,鸽子掉光了,也没有一只鸽子飞到了先前飞出来的成绩水平上。又有的养鸽人的情形刚好相反,先掉鸽子掉得已失去了信心,把剩下仅有的处理不掉的一两羽鸽子送上去“放掉算了”,可它们居然又飞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成绩来。
这两种现象表明了这一路鸽子是杂种,能归巢这种性状的纯度不高,在后代的遗传当中是以“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遗传的。对这种情形的鸽种,我们宁可留下飞出了成绩的儿鸽再作种用鸽子,而把这种遗传不稳定的父母作为过路种鸽淘汰掉。
现时当中又有另一种现象与上边的例子相反,有的养鸽人所养的鸽子,放到某一个距离上几乎不掉鸽子,归巢的比例很高,速度也很快。从遗传的角度上讲:遗传是极稳定的。可是这一路鸽子放到一定的距离后再上更远一点的距离时,几乎又是上几只掉几只,无一归巢,似乎它们的“极限”(在这里我仅借用一下这个名词)就只是在某一个距离。
这时,鸽主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远一点鸽种是属于某个距离的快速鸽种,要了解自己手中这系鸽子的这个“特征”,不要再送上远程或超远程的站次上去,造成人为的失误而带来的损失,有时甚至是重大的损失(这种情形常常会趋使鸽主投入相当的“兵力”来侥幸取胜——那怕是归来一羽!)。
我们养鸽人,实际上是“教练”,可有很多的教练从来不管自己饲养的这一批“空中运动员”,哪些是跑短途的?哪些是跑长途的?反正只认得它们是“运动员”,从短跑赛到长跑,从蓝球到足球、举重、体操……样样项目的比赛都要这批运动去参赛,而且希望它们能争夺到冠军。失败当然是注定的!失败了全怪“种不好”。这到底是种不好呢?还是我们这些“教练员”的水平太差?如果我们在了解到这一路鸽子,甚至了解到某一羽鸽子的特性后,能够“知鸽善任”,属于长距离鸽种的,我们绝不在三百五百公里的赛站中参加“大奖赛”,而只作训练放飞,尔后再上长距离的比赛。而属于中短程距离上的快速鸽种,我们就让它们在中距离上去参加大奖赛,夺冠军抢奖金,绝不再送上参加长距离的竞赛,这样不就恰到好处,真正做到“鸽尽其才,物尽其用”了吗?
如果要把中短程的快速鸽种改良成长距离的快速鸽种,可不可以?回答是:当然可以。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其一,选用长距离的鸽种与中短程快速鸽种杂交,靠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改变原来的遗传结构,再在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筛选出既遗传了长距离能归巢的性状,又遗传了快速归巢这种特性集一身的鸽子做种,如果在遗传基因上又能真实遗传这两种性状,就达到了我们改良鸽种的目的;其二,同样选用远距离鸽种与中短程快速鸽种杂交改变遗传结构,在杂交的子l代中采用近亲交配的方式使之产生性状分离,再在近交的子代当中筛选到集中了“长距离”、“快速”这两种特性的鸽子,只要这种鸽子的性状能真实遗传,改良鸽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话虽然只是这么几句,方法看来也很简单,不过在实践中能在多大的数量当中,多长的时间之内筛选到这种改良了优良性状的遗传结构又能真实遗传的类型?这就要看育种者的“素质”以及运气好坏了。现在我国饲养信鸽的人们所养的所有信鸽,好比是一个很大的育种场内饲养的鸽子一样,前一步的路别人走了,但一个人的力量无法达到走后边所有的路程,于是伴随着信鸽的鸽种交流,把筛选(育种)的面扩大了,于是出现了有的无名新手能一鸣惊人地创出十分优秀的赛鸽成绩来的现实。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点道理,就不会因为别人拿自己的鸽子出得的儿鸽飞出成绩就夸夸其谈,把全部功劳归于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飞得好了(有时是怎么飞得这么好的原因却一无所知!)而看不起暂时还没有飞出成绩的鸽友,甚至支援过自己的老师——理论方面的和鸽种方面的。信鸽界中的很多矛盾都出在无知上,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到一个理性王国的高度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而很多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养鸽人经过精心的引种,选育之后产生出来的鸽子飞出了较好的成绩时(包括冠军和前几名,或有较高的归巢率),鸽主切不要以为就获得了育种上的成功,因为这种飞出来的较好的成绩,仅仅是一羽两羽的优胜鸽,或在一定距离内一次性的较高的归巢率,它只是某个年头的一次成功,并不就是育种上的成功!这一点,我特别提醒养鸽人要保持清醒明智的头恼。否则,换了个年头,如果盲目大量繁殖出一大批放翔鸽来,到时将会有一败涂地,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这种现实,在实践当中不乏其例,某些鸽种只适应某些年头的放飞,换了年头,则会一反常态,根本达不到几分之一的原来(平辈)飞出过的水平。
自己选育出来的参赛鸽飞出了优秀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一个良好开端,走到这一步时,我们该怎么办呢?适当扩大一点育种面,继续试验已经获到过优秀成绩的这几羽鸽种出的子代鸽子,是否还具有这个能力。当然,这种“具有”,不是指哥哥姐姐飞得冠军亚军,也要求弟弟妹妹飞冠军亚军,而是指是否保持有“快速”、“归巢率高”等的优良性能?如果这种优良性能不再出现,这说明:①鸽种属于杂种,身上有快速的基因,但也含有其它的基因。前边飞得冠军亚军,是父母结合时刚好这种带有快速的基因结合而发挥了作用(排开天灾人祸等客观条件不讲),而后边父母的结合,却是带有其它性能的基因结合发挥了另外的作用了;②头一年的放飞,是天助鸽威,鸽借天势,碰到了“风调雨顺”的最佳放翔日期,参赛鸽又正处于颠峰状态下,而后一年的比赛,不是天气恶劣,就是碰上了还不为人们所知的影响信鸽归巢的天体因素,或者参赛鸽的精神不佳,或是有病在身;③如前所述,碰上了不适合该鸽种飞翔的年头,导致了后边的失利。失利了的,就还得重新对鸽种进行筛选工作,如果还保持成功的相似成绩的呢?如果这种成功,经过3至5年的检验,实实在在地表明还保持了这种成功了的优势,这时,才达到了育种上的初步成功。
一个养鸽人,争得一次冠军不会是件太难的事,而要争得年年见鸽子,年年进名次,常常得冠军,却是十分难做到的事啊!
那么,这种“成功”,是在一个什么范围内的成功呢?是中短程上的快速?较高的归巢率?还是长距离、超远程的归巢?
养鸽人要根据成功了的这个范围来保持和发展这个范围的优势,又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采用“定向培育”的方法巩固和发展这种已经表现出来的优势。
譬如:发现自己筛选出来的鸽种是具有中短程上的快速,归巢率高等优势,而一上长距离就有去无回。那么,再选配时,一定要选配在中短程上归巢率高和速度快的鸽子来配对,并且代代的选配工作均采用此法来进行,才能达到育成一系中短程上快速、归巢率高的鸽种。对其它特性的鸽种也一样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育种培育工作。
然而,在育种工作中,往往不会尽如人意!假如在选配(包括引入)的快速鸽子,碰上的是一羽只有“能力”,而无“遗传力”的快速鸽子(也可能是自己留作种用的鸽子是这样,或这两羽配对双亲不合配)时,我们育种人又得走一小段弯路了。改正的办法当然是拆开另外选择配偶再配,不管这对配偶双方是飞过公里归巢的,还是获取过冠军称号的。
如果经过3至5年的检验,实践证明了该鸽种确实不错,确实具有“一技之长”。这时,养鸽人又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育种工作呢?
第一,扩大育种面,使这一系良种保持一定的群势,进一步鉴定和发挥该系鸽种的这种“优势”;
第二,适当地采取适宜的近亲繁殖方法使该系鸽种的外型特征和内在种质(优良性状)得到提纯和固定,基本趋于一致,达到自成一个鸽系的目的。这当中会需一定的筛选面,因为近亲繁殖的结果,会出现种种分离效果;
第三,在适当的范围内引进外优血缘的良种与之杂交,获取新的杂交优势,产生出优秀的种子来,为进一步提高鸽种质量创造条件;
扩大育种面,是在更大范围内来检验育成的这一系鸽种的优良程度达到多大的比率?如果这种比率很高,表明育成的鸽种是很优秀的。反之,我们也能从比率大小的程度上来认识到培育成的鸽种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上。
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育种者到此时比地时,可以在志同道合的朋友间以赠送鸽蛋,支援小鸽等的方法来达到扩大育种面的目的,这样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尽快更深一步地了解自己育成的鸽种到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上,以便采取下一步的育种措施。
适当地采取适宜的近亲繁殖方法来使自己育成的鸽种在性能、特征方面定型化,这是培育品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一系鸽子,今年瓦灰飞出成绩,明年雨点夺取冠军,后年又是绛鸽名列前茅,前后出了成绩的鸽子放在一起,完全看不出一点相同的地方,这就让人很难承认这就是同一系鸽种。因此,在适当的时期就应该着手采用近亲繁殖的方法来达到固定外型特征及优良性状的目的。走到这一步时,有两个任务摆在我们面前:①如何保持这一系良种不退化;②如何发展这一系良种,使优秀的种质更上一个层次。二者相辅相成,近交使外型特征固定和保持优良性状;引进新的良种与之杂交,是求发展不可少的一步。这一步先只宜在小范围内进行,因为我们又重新的一个起点上来探索,走急了会“欲速则不达”,倒挠一个大弯子,而这新引进的良种,一定选择外型特征(包括羽色、头型、体型大小等)和自己育成的鸽种相类似,而且最好是在当地飞出过优秀成绩的赛鸽本身,因为用这种鸽子的试验价值及可靠性会大一些。
如果经过多年多人的使用,该系鸽种的效果都比较好,这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承认这一系鸽种是“××种”。这种承认,是以“水渠自成”的形式形成的,不用人为去争取,更用不着勉强别人来承认。如果达到了“公认”这个高度上,则一个新的鸽(种)系就会存在于信鸽界。这就是从筛选到优秀的鸽子到培育成功一系良种所须经过的道路,其中无论哪一环上有失误,都会走弯路,甚至前功尽弃,又得重头开始。
经过放翔筛选到优秀的鸽子(赛鸽),再经过杂交育出子l代,又被实践证明了这一优秀鸽子的优良性状具有较好的遗传能力,如果我们还继续无限制地杂交下去,势必会造成这一优良种子的优良性状经过逐代的杂交而混杂消减下去。
为了保持住这一优良种子的优良性状和其外观的特性,我们就必须着手采用近亲繁殖的方法来保持这一优良种子(理想类型)的优良性状和外型特征。
采用近亲交配的方法来达到保持优良性状的目的,这就要求育种人准备保种的这一系鸽种确确实实具备有值得保持的优良性状,也就是上一章中谈到的必须经过3至5年的实践检验,确实证实是一系具有优良性能的优秀鸽子时。才有价值采用近亲交配的方法来繁殖后代,又从近交繁殖出来的后代中筛选到遗传了该系鸽种优良性状的种子来作为种鸽。然后扩大繁殖使之拥有一定的“群势”,达到自成一系良种的目的。
采用杂交的方法繁殖出来的鸽子,它在遗传优良性状上是不会稳定的,这也是我们育种者为什么要采用近亲交配的方法繁殖后代。从后代中筛选到遗传了优良性状的“纯合子”,使优良的性状得到加强和固定,并能真实遗传下去。
近几年来,我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都开出一大串近交鸽子的清单,然后问我这样近交下去,是否能产生出优秀的鸽子来?在哪一代上才能产生出来?他们忘记了近交的前提——必须是被实践证实了确实是优秀的鸽子这个根本性的东西,而且也忘记了近交会产生分离,会出现若干种类型的后代,育种人选择到了哪一种经分离产生出来的类型?这一类型是否是真正代表了育种人要求达到保持的优良性状?
如果我们经过3至5年的放翔实践,确实证明了这一系鸽子具有快速?或归巢率高?或是长距离等的优良特征,我们就应着手采用近亲交配的方法来达到提纯(优良性状)和固定(优良性状)这一系鸽种的优良特性及外型特征,使之达到自成一系鸽种的目的。这就是采用近交育种的前提条件。
在信鸽的繁殖当中,必须有一雌一雄配对(有性生殖)才能产生后代,那么,我们采用近交育种的方法来繁殖后代时,就会存在一个问题:是提纯父系的优良性状呢?还是提纯母系的优良性状?还是提纯综合(集中)父母二系鸽种的优良性状?这三个目标就让育种者不得不对自己的鸽种应有一个详细正确的了解。如果育种者对自己的鸽种了解到的是父系(或母系)强些,目标是保留父系(或母系)的优良性状。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以父系(或母系)为主血缘的近交方法来达到目的,也就是让近交的亲本鸽子,父系方面多有选配的机会。这样连续几次的近亲繁殖,就可以达到让父系鸽种占有较大的优势。如果我们近交育种的目的是想保持父母双方结合后产生的优良性状,这时采用的方法则应是“自交”,即是选用兄妹、姐弟之类血缘关系的鸽子来进行交配,然后从它们分离的后代中。筛选到集中了父母双方优良性状的种子来作种。近亲交配的目的不同,在方法上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近交育种的目的。
又有的读者写信来问我:近亲交配需要进行几代才能达到提纯的目的?如果是“血缘”关系的提纯,在十代左右即可以达到接“l”(/)的纯血缘种子。但是,我们采用近交育种的目的并不是在于培育一个“近交系”,而是在于从近亲交配的过程当中筛选到提纯或加强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子来作种鸽,使这种优良的性状能真实的遗传下去,在后代中得到发挥和表现出来。血缘上的“纯”,和提纯了优良性状的“纯”是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两个内容。
在近交当中,如果我们选育的是三种性状:羽毛、眼砂、能归巢,在我们育种者繁殖出一定数量的近交后代中,如果筛选留用的那一羽刚好是这三种性状都得到了提纯的那种纯合子时,我们近交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那怕是只进行了一代的近交。反之,如果育种者筛选留用的那羽是分离后产生出来但仍未使主要优良性状块得到提纯的种子,哪怕是经过了几代的近交提纯,但近交育种的目的仍未达到。
从一羽鸽子的外观上,是很难看出是提纯了的“纯合子”呢?还是“杂合子”?培育一系良种,难也就难在这里!有多年育种经验的养鸽家,根据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用于育种当中,这样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而缺乏育种经验的养鸽人,则只能靠瞎碰,碰上了则是交上了好运,碰不上则失败了事。
近亲交配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因为血缘关系的太近而引起的在体型上的变小,体质上的变弱,而且多病易病,有的甚至产生崎形的后代等。因此,我们着手采用近交育种工作时,应采用稍为远一点血缘关系的鸽子来进行这一项工作,不宜采用高度的近交关系,如父女、母子等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关系或叔侄等的血缘关系来进行近交育种这项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开了因近交而产生的缺点,又达到了近交育种能提纯优良性状目的。
近交育种最重要的工作是对近交出来的种子筛选到真正提纯了优良性状的纯合子。可是,从外型上我们无法用肉眼识别哪一羽是提纯的纯合子?哪一羽是杂合子?对于这些杂交出来的种子,我们一方面可以从它们的外型特征上来鉴别哪些特征像我们所要保种的原鸽子的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主要应采用试验的手段来鉴别这些近交出来的种子是否遗传了上代的优良性状?尽管这种方法显得很笨拙,可它的结论确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近交出来留作试验的种子,一般只宜作种鸽使用,因为我们近交的目的,并不是培育近交的鸽子来作放翔鸽,而是作种用,让它代表的这一系良种的优良性状及外型特征真实的遗传给后代,而且是较多数量的后代。因此,可以说,近交这一育种手段,是培育和筛选出优秀种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我国的信鸽事业,由于国土辽阔,各地发展的趋势很不平衡,呈现东南和沿海一带较为先进,西北和内地一带较为落后的局面。很多后来才兴起的省份只好到较有基础的江浙和沿海一带引进优秀的赛鸽及良种,和沿海一带抓获的外来信鸽,带回内地进行繁殖和用这种引入种的子1代参加比赛,来活跃信鸽的竞翔活动,丰富信鸽爱好者的业余生活。
可是用这种引入种的子l代参加竞翔比赛,成功的比率却相当的小,无怪常常可以听到不少人在议论:“我花了不少的钱,买回来的鸽子出的儿鸽却放不出成绩来,恐怕买到的种不好”。有的甚至在骂娘:“我碰上了骗子!买回来的是假货!不然,为什么他(卖鸽子的人)手上的鸽子能飞千公里两千公里,给我的却连五百公里都飞不回来?”而有的买回来的鸽子本身就飞过千公里两千公里,或者是好朋友和完全信赖的人赠送的良种出的儿却也飞不出成绩来,这就让人们纳闷不已,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在哪里。
于是乎,第一批引入鸽出的儿鸽放不出成绩来后,通通全部淘汰,再去引第二批,又出第二批的鸽子放飞,结果还是不理想!到时,钱花去不少,精力耗去无数,粮食喂去几百公斤,鸽子还是没有为鸽主争一点气。于是有的养鸽人渐渐失去了信心,就是兴趣正浓的人,到此时此刻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去走了。年年引种,年年无种。
我不否认信鸽界确实存在鸽骗子,他们利用求援者的迫切心情,漫天要价,乱吹乱擂,甚至在鸽翅上伪盖印章,涂改归巢证等等卑劣的手段来达到骗取大把大把的钞票,却送出去一些一般的信鸽。但是,我们应该相信,真正有良心有道德的人还是大多数。
为什么在江浙一带飞一千两千公里的鸽种,引入内地后出的鸽儿却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呢?在不少省份、地区只能飞公里~公里,上公里就极少归来,这其中到底原因何在?这里边是有些科学奥秘的。而这个问题,也正是当今我国信鸽理论界应该正视和积极解决的科研课题。
引入种出的子1代,是否都飞不出成绩来呢?也不是,有少数还是能一举夺冠获得成功,也会有只把出人意外地从千公里外回来。但这种机率太小了。我经过多年的统计,这种引入种的子l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只能达到10%不足的比例,这还是指一般的距离和成绩而言。
这个科研问题是什么呢?又如何来解决呢?这个科研问题就是引入种对新环境的驯化适应过程。
大家都知道:同样是“马”,蒙古草原上的马高大肥壮,能狂奔迅跑;而云南四川的马却矮小玲珑,跑不起来,但爬山驮货却很有脚力。为什么同是“马”这个品种,两个地区的马无论从身体的大小,性能特征上却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由于这两种马生存的条件不同,一个是生活在大草原上,草肥而马壮,有狂奔的地理条件;另一个生活在出门就是山,举步就得爬山的环境当中。由于地理条件上的不同(自然隔离,长期的定向发育的结果。任何生物,对地理环境所给予的生活条件都能产生适应性。首先是“适应”环境,然后才能“占领”环境。)
信鸽也不例外,任何一个地区育成的良种必然是已经适应了该地区地域环境的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如果一旦改变了它们原来生存的环境条件,又会有一个适应新环境条件的过程。
为了查明这个适应性的问题,我在年与北京、石家庄、安阳、厦门等城市的鸽友们共同做了一个试验:由昆明提供种源(出的刚可以上房的小鸽,或用昆明鸽作种,出的子l代作放翔鸽),在这几个城市里飞家、训练、放翔它们本身,或是昆明鸽的子1代。历时数年(后来又有四川的几个市、县地区)。在试验城市里仅仅飞了公里,放飞子l代的,有北京、石市、厦门、汶川、资中、临清等地飞了千公里归巢,而子2代和子3代就有很多的千公里归巢了。从效果上看,表明了有越放越好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事例也可以说明这一个问题:上海×××的一羽良种雌鸽被带到了云南昆明,出的子1代折腾了4年之久都飞不好公里这个距离,而这羽雌鸽留在上海的子l代,都从西宁飞回(公里)。后来这羽雌鸽子转回了上海,出的子l代又飞了l公里。
那么,引入种该怎样来走下一步的路呢?
引种是让品种交流,让良种的优秀基因能够普及开来。引种,可以说是一个永久性的育种手段。
良种引来后,我们就应该让引入种之间进行杂交,使引来的良种之间的各种优良性状集中于一身,通过放翔,测定引入种子1代对引入地适应能力如何?这个适应能力局限在一个什么范围之内?如:引入种的子1代在公里飞得好,公里归得少,一上公里以上则全掉光。这时,我们就应该在~公里归来和飞得好名次的子l代中选留下几羽作种,再选配在当地飞得好的其它的优秀信鸽,出子2代来做放翔鸽。同时,应注意在这些不同代数飞归的优胜归巢鸽中,哪些性状与引入鸽极为相似?或是综合了引入鸽中那两路鸽种的特点?这对选择和淘汰鸽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在当地已飞出一定成绩的优秀鸽子与引入鸽杂交(即引入鸽种的子1代与引入种杂交),出子代鸽子作放翔鸽。这几种方法,目的都是尽快让引入种对新的环境有较快的适应性,育种者在其中筛选到“理想”的优秀种子。
从实践中摸到的经验上看,这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大致要2至3代才能逐步收到效果。当然,其中“选配”到最佳的配偶和“筛选”优秀的种子作种是关键。只要筛选到了经过杂交后将若干鸽种的优良性状集一身的种子,那离夺取优秀的成绩及建立累累的战功就不会太远了。
有不少的养鸽人运气确实享通,一次的引种就会碰上有较好适应性和遗传力的优秀良种,可是这种良种只能在某一个距离上显威风,再上更远的距离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到这时,我们不应该轻视这种已有“一技之长”的良种,而应使这系良种的特长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它们成为具有一个特征的鸽种。另外,我们还得再引入具有远翔归巢能力的鸽种来改变原有的鸽种,使远翔能归巢这一性能移植到有鸽种的身上来,并从筛选中把这种集中了杂交两系(父母双亲)鸽种的优良性状于一身的优秀种子挑出来充作新种系的种鸽,并使之发展成为一系新的良种。
在每一个地区都会存在各自的引种来源,如果能在当地引入当地区飞出优秀成绩的鸽子来作种,这对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能飞出良好的成绩是会大有好处的。这也是个“适应”问题。
我们育种者所要培育的优秀信鸽品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送去参加的信鸽要能飞回来,而且希望快速归来获得冠军,还有这种优良的特性要能真实地遗传下去和鸽种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型特征。说穿了就是培育出来的鸽子要能飞回来。“飞回来”就是培育信鸽品种的核心,离了这个核心。空谈什么种什么种就失去了“种”的优良性这个实实在在的意义。
从遗传学的角度上来说,“能归巢”这一性状是培育信鸽良种的中心内容,无论是采用杂交育种也好,近交育种也好,所要获取的“优势”(杂交)或“纯合子”(近交),也都是想摘取“能归巢”性状这一颗明珠。这颗明珠确实存在,并时时放射着夺日耀眼的光辉。
那么,育种者如何来摘取这一颗明珠呢?假如我们丢开其它的性状不讲,仅仅去追求“能归巢”这一优良性状,最富有成效的方法就是选用快速归巢鸽与快速归巢鸽相配。用这样的选配方法产生出来的子代鸽子参赛,再选出了成绩的鸽子与其它的快速归巢鸽子相配,以致无穷。这也就是人们平时讲的成绩选配法。再加上一个定向培育——坚持此法配下去——一定能在短期内获得成功。当然,这样做是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基础的。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连续代代选用快速归巢鸽相配而不计较其它的性状(只顾“能归巢”这一性状,而不顾其它的像羽毛颜色、眼砂属类、鼻瘤大小等等性状),这样长期做下去的结果,实质上就是在不断“强化”能归巢这一性状。尽管这当中仍会出现“龙配龙,出条虫”的事例,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能归巢”这一性状就会得到加强,也可以认为“能归巢”这一种单一的性状得到了“加强”和“纯化”。尽管这对于培育一系从外型上基本相似的品种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种配法坚持下去的结果,必定是战绩累累。这也正是养鸽、赛鸽、育种家们所共同追求的目的。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位养鸽、赛鸽、育种家不希望自己所饲养送去参赛的信鸽归巢获奖的,或培育出来的鸽种不能放路的。
近亲育种的方法,就是在带有各种性状的同系良种中,让它们近亲交配,在子代的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这个遗传过程中,使已具有的优良性状得到加强,也就是得到提纯。而对这种近交产生出来的子代所要做的筛选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因此,近交也好,杂交也好,都是围绕着如何得到和如何强化信鸽的优良性状,其中特别是“能归巢”这一优良性状而展开工作的,而尽选用“能归巢”这种性状已经表现出来的鸽子相配,是可以得到立杆见影的收效的。
当然.这是我们从最好处的设想。现实当中,并不是任何一位养鸽者都有雄厚的引种用的资金作后盾的。一般情况下,只能引到优秀信鸽的平辈或下辈。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又如何来筛选优秀的赛鸽和种鸽呢?
在这里我介绍我知道的一位养鸽人的筛选方法。他是采取大刀阔斧的筛选方法来达到目的的,虽然这种方法近乎残忍,但却行之有效的。任何一位养鸽人如果没有这种干脆果断的决心和手段,必定会拖泥带水,余患无穷!
70年代末,K君开始是从各个集市上低价收购到不少各种各类的鸽子来饲养,孵化出多只子代鸽子,并做好详细的配对记录,一年以后全部编进“敢死队”的行列,放到公里(云南地区)仅回来了十几羽鸽子,他又用归巢的十余羽鸽子配对出儿,同时再出这十余羽归巢鸽的平辈鸽,其余的老鸽子全部淘汰处理。一年以后又放,公里的归巢鸽多了,又送上一部分放l公里,又用归巢鸽子互配,同时再引进了少数其它的优良鸽种。这样做下来的结果是仅仅花了几年的时间,整棚鸽子几乎全是能征善战的优秀鸽子。
连续代代选择都有飞翔成绩的鸽子相配,这种方法确是筛选优秀的赛鸽和种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中都是被证明了的。
台湾赛鸽中药粉(克),90元/瓶,免运费!开创者、金沙豪强大户都在用的秘密武器!
点击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直接进入赛鸽商城微店购买!
每瓶克!:1、蒜头红土粉。2、呼吸道药粉。3、啤酒酵母。4、肠道药物。只有真东西才具有传说中的神奇效果。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