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鸽 >> 信鸽生活环境 >> 扶日说鸽子唐代时,信鸽就已是常见之物
鸽子是聪颖之物,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纯白的鸽群清雅净纯,而那些灰色并夹杂别色羽毛的品类,则是泛着层次分明的“油光”。无论是哪一类毛色,此物均拥有矫健敏捷的特点,无论是单飞还是群体出动,它们总是会在天际间,遗留下瞬间纷扬的光耀以及俯瞰万物的神姿。
不知为何,黄昏时分的鸽子鸣音,总是能吸引到我,而且,几乎每次都是只闻其声,不见一只鸽的影子。那种音声,一阵阵一轮轮,如同低沉歌咏,又仿似幽幽呜咽,好似暗含着对于往昔时光之追忆,又萦绕着岁月静穆的细密意味……在明暗交叠的光阴中,这些飞禽的鸣音,节律明晰,勾画出抽象的音影轮廓,并在一片片辽阔的虚空中,引人遁入至空无之冥境。
鸽子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飞禽,更是象征性鲜明的文化符号。希腊神话中,就有诸位神灵,同此物有着紧密的关联,如“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特,以及“丰饶女神”得墨忒耳,鸽子作为真善美的化身,时常围绕在她们的左右,扑动羽翅又转动双瞳。
或许,欧洲多地广场上随处可见的鸽子群,也是上述神话故事之寓意的当代反映吧?记得以前在国外读书时,对于各大广场中自由穿梭的鸽子,我总是会留意观赏一番,因为,它们常会带给我一种轻盈欢悦、平和祥瑞之感。
而在东方的文学世界中,鸽子的信使身份,往往是作者乐于描绘的。唐代的《开元天宝遗事》里,就有关于宰相张九龄年少时的养鸽逸事:“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往来,只以书系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时人无不爱雅。”在另一部唐代古籍《酉阳杂俎》里,也出现了关于信鸽的描写:“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
齐白石先生笔下的鸽子
鸽子的信使身份,对我而言,总是充满着奇特的神秘感。虽然,历来已有很多科学家,对它的这一“天赋”,做出了详尽探索,也给出了可信的答案。不过,我依然有些执拗地认为,此飞禽的神魂中,定然含有某种不可窥测的神秘性质……
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