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鸽 >> 信鸽的繁衍 >> 华熙LIVE五棵松潮极玩家风起云涌,
国风回潮,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在不断尝试将潮流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或古典艺术元素相结合,碰撞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国潮”艺术作品。今天,我们就带你走入“潮极玩家"的展厅,感受这股“国风”,每一幅都值得你驻足细品其中的奥妙。
从传统而来的
新
让人眼前一亮的
潮
风起云涌
国潮当道
《山·海》
边凯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一根根线条,一笔笔渲染,艺术家边凯一层层托出精细到极致的史诗大幕《山·海》。工笔长卷,似巨幅银幕,一帧一帧平铺在十三平米的大幕上,一幅描绘远古的、想象的神话震撼着观众的感官。每一寸都有故事《山·海》绢本设色xcm-作品描绘了海中大鱼所驮的昆仑墟之上,细节满满,引人驻足观看。西王母坐在开明兽上发着呆;计蒙吞吐云烟;为了昆仑山上生长的仙草而努力攀爬的凡人;火烈鸟从死亡之地飞来;帝王蟹聚集在一起蜕壳,为了再一次的新生。边凯用画笔带领观众沉浸在这个神话世界当中。画面恢弘细腻而不拥挤,从传统而来但不古板,将典故融合日常现象,深刻却不沉闷,时尚而又厚重。
《山·海》局部图(感谢艺术家提供)
《山·海》局部图(感谢艺术家提供)
《山·海》局部图(感谢艺术家提供)
《竹林七贤》《不染尘》
詹佶昂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竹林七贤》作为中国传统艺术题材,描绘了魏晋时期思想倾向不同的七位代表人物,而90后艺术家詹佶昂对其进行了全新演绎。七位名仕似古希腊罗马人神雕像般的身型,穿着了中国古典飘逸霓裳,涌动着青春旺盛的生命力。《竹林七贤》绢本淡彩银箔铜箔xcm《不染尘》
绢本淡彩银箔
61x87cm
艺术家詹佶昂深爱中国传统艺术,宗教,文化,对古迹文物着迷,通过大量探古经历和学习,从中获得灵感,特别是古代壁画和泥塑中出现的贴箔,切箔,泥金,拨金工艺。并将这种独特的技法,应用到自身的画面。在央美附中的学习经历,使其对西方艺术有着一定的了解与掌握,通过研究克里姆特油画,与中国传统技法泥金拨金工艺的结合,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角色》系列
曾健勇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曾健勇创作的10个世间角色,一字排开,每个角色几乎都有与题呼应的动物和相应的道具:渔家和鸬鹚、旗手和鸟、驯兽师和不情愿的狗、信使和倒挂的信鸽、女战士手持纤细的十字剑和盾牌、出行者扛着饱经风霜的旗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人与动物存在着某种关系,似乎映射着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辨。作品中的角色,或许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扮演过,艺术家将他们和道具一一呈现,便变身“导演”,贯穿起来表达了他自己的价值观。从左至右:《渔家》《书写者》《旗手》《驯兽师》《信使》《女战士》《出行者》《规训者No.2》《牧羊女》《规训者No.1》
《拒绝屏幕回归书写》
朱敬一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科技将生活推进电子时代,我们的信息传递已经渐渐演变成“文字”,而不是“写字”。看似提升了效率,却失去了“汉字”的字体之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极大缺失。键盘、电脑、按键、弹幕、霓虹等电子网络信息化元素的“日常”,与笔墨纸砚的“日常”形成一种跨时空的对话。“南门书法”创始人朱敬一用此举提倡年轻一辈重新重视与致敬传统文化、回归“汉字书写”。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花米奇》系列
游雯迪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AlwaysNew”是游雯迪的创作理念,可以理解为“传统语言的潮流转换”。她的作品将当代水墨和卡通元素结合在一起,跨越了当代艺术与潮流文化两个领域。《花米奇》系列是游雯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远观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花朵工笔画,近看却能发现花瓣与枝叶全部用米奇形象代替,找不到任何花的元素,设计巧妙令人惊叹。
《不禁一凡寒彻骨头,焉得花米奇扑鼻香》中国神兽系列-貔貅《花米奇no.8-雪花》《麻将星球》《城堡-young》
《城堡-young》局部
《不禁一凡寒彻骨头,焉得花米奇扑鼻香》
中国神兽系列-貔貅局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