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鸽 >> 信鸽的形状 >> 经验Tips信鸽无嗅觉探讨
——《信鸽嗅觉探讨》读后感
上海出版的《环球赛鸽科技》真有科技味道。打开新到的该刊年第6期,见35页上有浙江孙胜华作者的一篇《信鸽嗅觉探讨》,很有科普推断的意味,篇幅不长,确确凿凿是科技文章,表面上看与赛鸽竞翔直接关系不大,但已十分相当深入的分析赛鸽深层次的东西了,在急功近利的中国鸽坛乃至急功近利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这样的文章诚属难得。
我的看法与孙胜华作者相左,但我此次不能与孙胜华作者直接商榷,一来这样的问题没有肯定的定论,谁也不能压倒性地证明什么;二来我在年第2期《中华信鸽》上已发过一篇题目叫做《“嗅觉导航说”质疑及其他》的文章,亮出了自己否定信鸽有嗅觉的观点顺及对信鸽嗅觉导航说进行了批驳。孙胜华作者无论是否看到过我的前文,孙胜华作者的文章无论是否直接针对我的前文,观点上却是与我的看法在客观商榷状态中的,我也没有必要以一种“反商榷”的姿态出现,大家平心静气地探讨问题不是更好吗?
巧得很,我的前文列出三个观点:曰生理结构否定论、曰信鸽习性否定论、曰放飞实践否定论。孙胜华作者的文章也列举了三个论点:曰自己偶尔杀鸽好像信鸽嗅到了血腥、曰某鸽友改行开肉铺,杀卖肉鸽等气味被信鸽嗅到严重影响到信鸽比赛成绩、曰面粉厂的粮食气味吸引天落鸟滞留。相比较而言,我的论点显得宏观(实际上当时也列举了不少具体实例),而孙胜华作者的事例相对具体细致。我想先就孙胜华作者列举的具体事例(以下简称“孙文”)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孙文例一:比赛集鸽前晚在房外杀鸽两羽,有鸽血溅到裤子和鞋上,烫、拔鸽毛和开肠破肚也会留有气味被鸽子闻到,次日集鸽上笼鸽子产生恐惧,比赛成绩很差。孙文讲可能是偶然巧合,我的看法也是巧合。孙文的第二个事例性质上与第一个一样,我想一并谈谈。我觉得作者在杀鸽的当时注意棚中的鸽子时,或许会看到鸽子已经有异常了。原因我认为不是嗅觉所致,是鸽子之间有某种我们听不到也看不到的信息传递方式,将恐惧转达给了一定范围内的同类,至少是不平和的,值得紧张的信息。譬如天际出现了鹰隼,较先看到的鸽子用我们可以听到的“唔、唔”断续短促的声音求救,屋顶上的鸽群立即警惕起来,做躲避的准备,但并不起飞,也没有一只抢跑式的率先冲出去,它们是很讲究组织纪律和群体性的。真的需要集体行动时,我们近在咫尺也听不到声音讯号,所有的鸽子在百分之一或者几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唰”地窜出去了,瞬间远遁,一羽也不剩。预警的信号是我们可以听到的,仿佛“各就位”和“预备”,真的发令时,信号既快又隐蔽,%步调一致。某天,你到鸽棚前发觉所有的鸽子都惊恐紧张,而周边没有什么异常物体和响动,天上也没有鹰隼低空盘旋,此时我就经验型的到鸽棚周围找找,结果一定是有一只倒霉蛋儿,通常是幼鸽,或脚趾被铁丝网夹住了或者被尼龙线缠住了,它已经长时间的拼命挣扎多时了,越挣越紧,扑腾地尘土连天,筋疲力尽,但它并没有像被宰杀的母鸡一样凄厉大叫,它在无声挣扎。甚至鸽棚里的鸽子根本看不到它在挣扎,就已经惊恐万状了!我也汰杀鸽子,这样的事,开始是不避讳鸽棚里的鸽子的,认为它们的智商比狗、猪和猴子差得远,“看不懂”的,北方普遍认为鸽血很珍贵,量也很少,不能流淌掉,杀鸽时将头按在水里闷死。我则从简,干脆将其往地上或墙壁上使劲一摔,“砰”的一声,背部撞击,口中滴血,挣扎几下就完了。然而就这挣扎期间,活着的鸽子显示异常惊恐,虽然这濒死的鸽子并没有尖叫。挣扎的同时,一定有某种垂死的、绝望呼救内容的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传播到一定范围内活着的鸽子那里了!既然这样,之后再宰杀淘汰鸽时,就在鸽棚远处进行,但你将垂死挣扎的鸽子提到鸽棚附近时,他们又要炸棚了!我觉得这不是气味和嗅觉的联系和传导,是嗅觉和气味以外的东西。这种对我们来说是无声的传导,传递的信息是有区别的和准确的。某羽赛鸽患了遗传病,身体逐渐僵硬,行动不便,跌跌撞撞,经常趴在那里扑翼挣扎,它并不发出我们能听到的叫声,看上去与被异物缠住而挣扎的鸽子一样,这样的场景无论出现在棚内还是棚外,都不会造成鸽群的惊恐,这些道貌岸然的“和平鸽”,反而会乘“人”之危,纷纷上前啄打弱者,一些雄鸽也轮番上前,踩踏病鸽做交配状,很尽欺凌之能事。以上举动我认为与嗅觉气味是无关的,属于嗅觉范畴之外的传导因素。
我曾经在《嗅觉导航说质疑及其他》和《赛鸽感知功能研究》等文章中使用过这样的事例——鸽子能感知到瓶中水的存在,但却隔着玻璃迟迟找不到瓶口,而像猫狗这样的嗅觉“大拿”,在陌生的地方也会轻易找到任何容器的口,大口舔喝。当然,赛鸽在竞翔路上会落下来于陌生的地方饮水,远程超远程竞翔,它们一定也要降落觅食,它们在路途上能找到水和食物,不是凭嗅觉吗?江河湖海可以在空中轻易看到,凭经验下来喝就是,散落在地里的草种粮食颗粒如果闻不到气味如何找寻?关键是个嗅觉是否存在的问题,既然水都能嗅到,那“喷香”的粮食更不在话下了。我还是坚持鸽子是感知到水的存在位置,或者说感知到液体的存在,并没有嗅闻到水的气味。沿海地区和路经油田地区的赛鸽经常出现归巢时身上沾染油污的现象,主要在两脚上和腹部羽毛上,很难祛除。污染轻的回来了,重的倒毙在油池里,永远不能归巢,赛鸽显然在口渴时测知路上有液体,有水分,直冲到油库油池边试图饮用解渴,如果它们的嗅觉及味觉哪怕残存一点点,它们能上这致命的当吗?我也曾观察过,落野觅食的鸽群不是撞大运,它们成群盘旋于哪一片地块,并降落,那里肯定有“戏”,不然漫山遍野盲目搜寻,无异于——大海捞针。麻雀也是行中高手,你的米袋子有个小口,刚刚洒落地上一点mi粒儿,5分钟之内,那小鸟一定“驾”到,哪怕你洒落的是小米!鸟类真的有灵敏的嗅觉?我看它们不需要嗅觉,它们的本事比嗅觉还要高超。我曾经在年2月25日的青岛晚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麻雀的短文,题目叫做《“家贼”之“贼”》,其中有一段我幼年的感受:树上众多麻雀吵翻了天,树下有人在打牌吆二喝三,相安无事。你若手持弹弓欲悄悄踱到树下想偷袭之,则你一万次也甭想成功一次,你刚刚停在树下,还未及动作,麻雀轰的一声飞走了,经验告诉你,树上肯定还有剩余未走的,于是你就找吧!肯定无声,肯定不动,等你找得差不多了,“扑拉”,剩下的也飞走了,你永远没有机会。后来,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终于破译,科学证明,身体精致如麻雀者,也是本领高超,它能感知你的目光直射的能量,当你的目光直视或逼近它们时,本能警告它们危险来临!欧洲有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家到中国来讲学,他纵横非洲14年,在野生动物包括猛兽群中日夜穿插,毫发无损,他坚守的原则就是:近距离一定不直视动物的眼睛!对此,我有一反一正两个反馈:反者,是被动物看穿我。幼时回老家度假,胡同里的几条狗都是我的冤家和仇家,是我用土坷拉教育了它们我不是善茬子,于是只要我出现在胡同口,所有的狗都仰天急吠数声,然后迅速躲进家门。有时我和同伴有说有笑的走过胡同,发觉那狗们都蹲在门前并不在意,假使你心事重重走过胡同,无暇顾及那些冤家,它们也都看得出来,今日平安无事!毋须躲避。某天我做“科学实验”,未拐进胡同之前,预先找一土坷拉放在裤兜里用手握着,然后假装心不在焉加心事重重兼无暇顾及“路过”胡同,策划到跟前对狗们来个抵近袭击!然而狗们看到我这副样子,虽不狂吠,也不急躲,但都不约而同地判断出来者不善,没等我走到跟前,纷纷提前很绅士地缩回门里,好象跑得快了不够“男人”似的,我的阴谋在与它们的本能较量时,不能得逞。正者,是我用科学理论指导拿下鸽子。我棚中那些理论上智商应该不如我的鸽子,其实也很鬼的,就像有的鸽友在文章里写的那样:逮哪个哪个知道。我欲抓几个上手看看,却因为它们仓皇躲藏搞得满棚鸡飞狗跳墙,十分讨厌的是会将大条弄折,严重影响比赛。等我掌握了它们能感知目光的科学知识以后,事情变得简单了:我是抓谁不看谁,假装东搂西踅摸的漫不经心,实际上将要抓的目标位置锁定了,眼睛看着别处凑到近前,用眼睛余光瞄着它,在侧面迅雷不及掩耳将它一举拿下!既然不知道它用什么方法求救,我还得轻轻理顺它的羽毛翅条,让它不惊恐,还挺舒服,给同类们报平安,省得暗中传递惨烈信息严重影响我下面的工作进展。既然有这等绝技,在空中盘旋着找点吃的有何犯难的?别说面粉厂那样大的目标了。不过,我的看法不是过路鸽子感知到了面粉厂的面粉,而是对面粉厂这个企业院子里到处掉落的那些麦粒大感兴趣,因为遗传基因在它们十几天大的时候,就开始让它们领悟,能吃的东西都是呈颗粒状的。
以上的探讨限于微观对微观,下面涉及一点宏观。美国陆军司令部编的《美军生存手册》中,介绍以动物类食物支撑生存的技能时,直截了当的引导说:鸟类没有嗅觉,但是它们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敏锐。而哺乳动物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发达,因此试图捕捉它们时,一定要迎着风或者与风向呈一定角度接近它们,捕捉鸟类时则不用这样。《北京科普之窗》将世界上的动物嗅觉分为三类:无嗅觉类,如鲸、海豚等;钝嗅觉类,如鸟类,嗅觉一般不发达;敏嗅觉类,猪、羊、牛、马、狗、猫等哺乳类,嗅觉高度发达。这其中“钝”和“一般”耐人寻味,试做解释:还是美国人,对鸟类猛禽中的红头美洲鹫嗅觉发达印象颇深,以至于美国的管道公司利用美洲鹫的嗅觉来确定煤气管道的裂缝,少量的煤气泄露很难确定位置,公司将具有腐肉气味的乙硫醇注入管道,一、二天内,哪里有裂缝,大量的美洲鹫就在那里徘徊了!《南方报业网》有资料介绍:“tu鹰(疑为“秃鹫”——作者注)拥有鸟类中十分敏锐的嗅觉!”查了半天,有嗅觉的鸟,仅局限于几种猛禽和少许海鸟,它们要靠嗅觉生存和繁衍。英国苏格兰场的法医手册上,有这样的条文:人在将死未死之时,也会产生少量类似尸体的臭气,会引来那些嗅觉灵敏的鸟类。我国民间有谚语: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说夜猫子(即猫头鹰)是不吉利的鸟,若它在谁家附近鸣叫,谁家就要死人。原以为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根据,现在看来不对了,猫头鹰是食肉类猛禽,嗅觉灵敏,濒死的人散发出的气味,给它闻到了,它急急飞来,又不能如愿,无奈鸣叫,我们的祖先将两件事的联系发现了,但不能解释得通,于是就演绎出吉利与否的说法。这些鸟类的嗅觉非凡,怎么能说一般?就鸟类的整体来说,嗅觉缺失、退化或迟钝,就个别品种来说,嗅觉发达,所以我们应当使用“一般、通常”这样的词句,使叙述严密,况且,嗅觉灵敏的猛禽也仅仅对严重关联其生存的气味有感觉的。
总结规律,凡属嗅觉发达的动物,须有肉质的鼻腔,保持湿润,表面密布嗅觉细胞,位置也在身体的较前端突出位置。像已经灭绝的新西兰“国鸟”几维鸟(驼鹬),长着一副尖细弯曲的长喙,像一根猪排,它的鼻孔就长在这尖喙的一端,靠它嗅闻食物,能嗅出藏于地下7英寸土层下的小虫。相反,嗅觉不灵敏的动物,鼻孔小而干燥,嗅觉细胞少,灵敏度差,捕食主要靠眼、耳帮忙,除少许几种外,绝大多数鸟类就是这样,信鸽也是这样,啥时看到信鸽小小的鼻孔湿润了,一定是患了单眼伤风。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