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鸽 >> 信鸽的形状 >> 信鸽训养的ldquo套路rdquo
每位信鸽爱好者,对鸽子总有一种独特的钟爱。在信鸽参加比赛或训放期间,即使饭不吃也要去看看自己的爱鸽是否回来,对信鸽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一种忘我和别人无法理解的地步。
但是,目前许多鸽友训养信鸽的方式我却不敢苟同,看到鸽友们优良品种信鸽得病、丢失、碰撞,心中难免暗痛。其实这一切都不应该怪罪于信鸽本身,而在于鸽的主人。下面就我看到一些现象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得病。目前信鸽正在训放期间,常见的病有吐食,拉稀(拉绿粪便)。分析这两种病因的形成:我认为都是鸽子主人饲养不当造成的,也不知道一些鸽友从哪里学到的知识,从来不让自己的爱鸽吃饱,使鸽子始终处于一种半饥饿状态,还认为这样能够训练出快速进窝和归巢的信鸽。孰不知,信鸽本身就是运动员,你不让运动员吃饱食,它能够健康地运动吗?而且强制家飞的方式也很特别,红旗、鞭炮能够惊动鸽子的“武器”全部用上了。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半饥饿状态下飞行一个小时是什么概念?会对信鸽身体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它们能不生病吗?
二、吃药。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的,各种信鸽药物在一些鸽友家里都是成堆存放。治疗肠道、吐食、呼吸道、助消化、新城疫、各种氨基酸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而鸽友们也基本上成了“医学专家”,鸽子得了病,无论咨询哪位鸽友,对方都能够向你推荐几种治疗药物,甚至还有鸽友自制的药物。在我看来,有些病根本不需要治疗,如新城疫,得了此病,就要看鸽子自身的抵抗能力了,即使往鸽子嘴里填些药物能够勉强保命生存,到头来也是“残疾”;对于吐食,也有采取饥饿+药物的治疗方法的鸽友,也许最后不再吐食了,但是信鸽自身的体力已经没有了,因为,它一直就没有吃饱过。再一训放,跟着来的就是拉稀和肠道感染(绿便),这基本成了信鸽的得病的公式和必经之路。超强的运动量+营养不良体质,必然会产生此病。长期以往,恶性循环,有多少优秀赛鸽没有经过比赛就失去了体力和生命!有多少优秀赛鸽还没有参加特比和最后的博弈就因体力不支沦为天落!这就是鸽主们一味追求“养功”的结果。
在我看来,以上信鸽的饲养方法,很多出自个别鸽药贩子之手,如果你的信鸽不得病,谁去买他们的药。所以,他们“推陈出新”、“变化花样”,用所谓的“科学”养法,并用一些“鸽界名人”如何饲养信鸽、争夺名次、赢得重金来骗取鸽友的情感,诱之“上路”。
三、碰撞。造成碰撞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这与鸽主训练家飞有关。试想一下,小鸽子一出棚,你这里红旗乱挥,惊得小鸽子四处乱飞,不敢着棚,等到鸽主认为家飞的时间够了,撤了红旗,它们已经饥肠辘辘,一头扎进棚里,去抢吃主人给的只能吃半饱的鸽食。所以有些小鸽子,对“外边世界”的地形(如树枝、电线)根本不熟悉,形成了出棚就上天,落地就进棚的家飞训练模式。这种家飞训练的后果是进行比赛或训放时,小鸽子对沿途路线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和情况从未遇到过,所以根本无法及时进行处置,导致碰伤情况多有发生。
笔者本人是一个信鸽爱好者,喂养一群“菜鸟”,所养信鸽没有出现过“吐食”、“拉稀”等病症,对信鸽的健康也只是以预防为主,如训放季节要用甲硝唑、肠虫清对信鸽进行调理。虽然不参加比赛,但是今年春天放公里,共放6羽信鸽全部归巢,当天归巢达4羽;信鸽所用饲料从未进行分拣等特殊处理,采用常食常水喂养,掉在地下的粪食用清水冲洗后也让信鸽全部食之;信鸽饮用水每次加少许盐,信鸽洗澡时加些高锰酸钾,家飞从来不强制,每周有两天开棚喂养。所以这些年来,信鸽无论从多远处训放从未出现过“碰撞”的情况。因为,我们现在训养的信鸽祖先都是野生鸽子,无论如何进化也脱离不了“野”字,所以应该尽可能地给信鸽营造一个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氛围,只有这样才有做到顺其自然,这就是所谓的“顺者昌,逆者亡”,信鸽健康是每个养鸽人的最大期盼。
信鸽知识一堂课
在此感谢广大鸽友对平台关心和厚爱,
平台将更加深入的与全国鸽友交流学习互动,
一起分享、一起进步,传播信鸽正能量!
只要点击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77.html